摘要:解放之初上海云集大批中医传人,历经几代,形成独具上海特色的“海派中医流派”,包括丁氏内科在内的各大流派相互取长补短、百花齐放,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中医粉丝们有福了!由老戏骨陈宝国、许晴等担纲主演的电视剧《老中医》昨天登录央视黄金档。《老中医》以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,讲述江苏常州“孟河医派”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的故事。剧中主角翁泉海在当局发布“中医废止案”后,带领中医同仁共同抵制中医废止案,由此为保护民族瑰宝立下汗马功劳。这部电视剧也成为许多中医粉丝们追捧的“热剧”。
“吴中名医甲天下,孟河名医冠吴中。”一度风靡全国的孟河医派,是明末清初缘起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医学流派。孟河医派与江南乃至上海有怎样的渊源?这支声名赫赫的医派与海派中医有哪些千丝万缕的关联?而今海派中医流派又有怎样的弘扬与发展?借着电视剧热度,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及相关专家,从中求解。
据史料记载,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于江苏武进一个小镇,尤以近代江苏武进孟河走出的四大中医(费、马、丁、巢)名家更为著名。这支医派以高深的学术造诣、丰富的临床经验、灵活的诊疗方法以及诞生出众多名医名家,在我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上产生较大影响。
孟河当地中医盛行时,百余户小村庄里,仅中药铺就有十几家。清咸丰时期,孟河医名大振,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,门前时常舟楫相接,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。除却普通百姓外,道光皇帝、慈禧太后、皇族都曾前往孟河请医。
以四大名家之一的费伯雄为例,这位大家是近代治虚劳专家。1865年他完成了《医方论》,对清代汪昂所著《医方集解》中若干方剂的弊病作了批评。费伯雄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,道光年间还曾两度应召入宫,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、道光皇帝失音症,均取得显著效果,由此获道光赐匾额和联幅,被称道“是活国手”。